行业新闻

闭式冷却塔水池的设计规则

发布日期:03月11日 14:17     浏览次数:70

关于闭式冷却塔水池的设计规则,首先需要关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耗水量非常少,水蒸发量也很低。基于这些特点,将水池设计为内置形式可以更好地保证冷却塔的密封性,并进一步减少耗水量。此外,内置水池在集水和循环水功能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点同样需要特别注意。

容量设计
满足循环水量需求:水池容量应根据闭式冷却塔的循环水量来确定,一般要求水池能够容纳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循环水量,以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有足够的水供应。通常建议水池的有效容积能够满足系统 3-5 分钟的循环水量需求。例如,对于一个循环水量为 100m³/h 的闭式冷却塔系统,水池的有效容积应在 5-8m³ 左右。
考虑系统波动:除了满足正常循环水量需求外,还需要考虑系统可能出现的波动情况,如瞬间流量增大、设备启停时的水锤效应等。因此,在设计水池容量时,应适当增加一定的余量,一般可按 10%-20% 的余量考虑。
结构设计
形状与尺寸:水池的形状一般以矩形或圆形为主,具体形状可根据安装场地和系统布局来确定。水池的深度应根据系统要求和安装条件来确定,一般不宜过深,以免增加土建成本和维护难度,常见的水池深度在 1.5-3 米之间。同时,水池的长和宽应根据容量和场地条件合理规划,确保水池内水流均匀,避免出现死水区。
防水与防腐:水池的内壁和底面应做好防水处理,防止水渗漏。可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或在混凝土表面涂抹防水涂层等方式进行防水处理。对于接触腐蚀性介质的水池,还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可选用耐腐蚀的材料或在水池内壁涂刷防腐涂料。
检修口与爬梯:为了方便水池的检修和维护,应在水池顶部设置足够数量的检修口,检修口的尺寸应便于人员进出和设备检修。同时,在水池内部应设置爬梯,以便人员上下。
水流设计
进水与出水布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应合理布置,以保证水池内水流均匀,避免出现短路和涡流现象。进水口应尽量靠近水池底部,使水流能够充分与水池内的水混合,降低水温。出水口应位于水池的上部,以保证出水的水温相对稳定。
导流与稳流措施:为了优化水池内的水流状态,可在水池内设置导流板、稳流格栅等装置。导流板可以引导水流方向,避免水流直接冲击水池壁或其他设备;稳流格栅可以使水流更加均匀,减少水流的波动和涡流。
其他设计
溢流与排空:水池应设置溢流口,当水池水位超过设计水位时,多余的水可以通过溢流口排出,防止水溢出水池。溢流口的尺寸应根据水池的最大进水量来确定。同时,水池还应设置排空口,以便在检修或清洗水池时能够将水排空。
水位监测与控制:应在水池内设置水位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水池的水位情况。当水位过低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启动补水装置;当水位过高时,停止补水或启动排水装置。水位监测装置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确保水位控制的准确性。
防结冰与防晒:在寒冷地区,水池应采取防结冰措施,如增加保温层、设置加热装置等,防止水池内的水结冰,影响系统运行。在炎热地区,水池应采取防晒措施,如设置遮阳棚、涂刷防晒涂料等,降低水温,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Copyright © 2022 江苏良一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49254号-3 技术支持:苏州卓祥网络